楊智皓修舊如舊 抓住藏家的心
3C數位產品不斷進步,人手一支apple watch,記錄每天活動狀況,高級機械表反而成為身分的象徵,搜集勞力士、百達翡麗,目的不是這些高級腕表的機芯有多穩定、時間能獲得天文台認證分毫不差,藏家追求的是一種對機械表的復古情懷。
思維跟得上時代
在時代快速改變下,高級腕錶修理技師也要改變思維,以迎合藏家們的需求。腕表技師楊智皓認為,現在整理、修理勞力士等高級腕表,追求的是「修舊如舊」,特別是超過十年以上的中古高級腕表,更是需要費心思去搜集那隻表出產年代的零件,讓整支表能夠原汁原味的呈現時代感,這才是整修高級腕表的精髓。
勞力士一直是許多愛表人心中的最愛,無論表櫃裡有什麼其他更高級的表,但總會有一支勞力士。而在1980、90年代的台灣與香港,18K金俗稱紅蟳的勞力士,更是人們眼中的「硬通貨」,可以隨時換現金,電影中黑幫跑路,都不忘帶一支勞力士。
楊智皓指出,在那個年代,修理勞力士方式是「修舊如新」,尤其在香港市場,藏家還會把表拿去後製鑲鑽,機芯出問題,維修師傅也是找新的零件來修理,最後再用機器把手表拋光,弄成亮晶晶,如同新表一樣送還到客戶手上。
可是2000年之後開始吹起復古風,像是港星余文樂等,就收藏許多1950年代的鋼款水鬼,因為20世紀勞力士並不以鋼款為主流,因此能流傳至今且品項良好的鋼表,就是藏家眼中的心頭好。
但經過歲月洗禮,這些中古勞力士總是需要維修,藏家們最怕的就是把這些好不容易收藏到的中古表,送回原廠維修,因原廠的整修思維,就是有問題就換新的零件,這就破壞了一支中古表的收藏價值。
自己也喜歡中古表的楊智皓表示,近期常常會收到1980年代出產的勞力士黑水鬼來維修,他一定會以「修舊如舊」的宗旨,想盡辦法幫主人還原那支表出廠時該有的時代感。例如去找來舊表拆零件、到國外網站訂購,且除非手表外觀有很明顯刮痕,不然通常不建議表主把它拿去拋光,把金屬部分拋得更薄,失去原有質感。
從老師轉行技師
接觸維修高級腕表近十年的楊智皓,其實也是個斜槓青年,他畢業於台中師院,進入秀朗國小當老師。在少子化日趨嚴重的今日,教學環境已不如過往,楊智皓決定跳出舒適圈,尋找轉行的機會。
離開教職後,楊智皓想進軍食品加工業,而高中時期就在逛「腕錶巴士」網站的他,同時去參加鐘表公會舉辦的基礎鐘表維修班,學習維修技術。楊智皓說,台灣資深的腕表師傅其實都不藏私、傾囊相授,他常常會去向這些資深師傅請益,這樣可快速提升維修高級腕表的經驗值。而國外的專業腕表網站,則會分享許多高級腕表的維修數據,更能精確找出腕表的問題。
目前楊智皓自己開工作室,主要接一些熟客勞力士維修。從高中開始沉浸在腕表世界的他,是超過20年玩家,因此轉職為高級鐘表維修技師後,更能了解表主對中古腕表喜好與希望,許多中古勞力士收藏家不願回原廠維修,反而希望找楊智皓來讓表復原成該有狀態。例如維修中古勞力士,不僅要找到符合時代的零件,更要精心呵護面盤、表殼等,展現中古表時代感的部分,以免不小心破壞收藏價值。
勤做功課 是玩家更是專家
許多手表玩家收藏夠多手表後,就會忍不住想要「拆表」,看看機芯不斷旋轉運作的美感。若想要成為一位鐘表維修師傅:
第一,台北市鐘錶眼鏡業職業工會,定期開班授課,從最基礎的機械表理論,到實際操作維修,是入門最佳課程。
第二,向資深鐘表師傅取經,台灣資深鐘表師傅都很願意指導後進。
第三,增加外語能力,勤勞搜索國外鐘表網站的維修資訊,可以獲得更精確的維修數據與經驗。
座右銘
鐘表知識永遠沒有學完的一天
小檔案
現職:高級鐘表維修師
出生:1986年
興趣:逛表店
學歷:台中師院
專長:維修鐘表、了解鐘表市場資訊、熟悉鐘表產業鏈
【鐘錶專題】紅蟳軼事!ROLEX地下經濟(下)
【鐘錶專題】紅蟳軼事!ROLEX地下經濟(下)
Steve Yang
時間拉回到4、50年前,同屬亞洲四小龍的港臺,掀起了一股紅蟳熱。「無金不勞」,黃澄澄的K金錶殼是成功人士表彰身分、地位的最佳利器。前些日子,筆者前往熟識的ROLEX代理店修錶,從事鐘錶業數十年的老闆提到,當年台灣經濟並不若8、90年代富裕,一般中產階級月薪頂多幾百塊台幣,一只不鏽鋼Datejust Ref.1601大約5千塊有找、入門的Ref.6694手上鍊蠔式錶不到2千元, 而K金款的Day-Date搭配總統帶,售價則高達7、8萬元,這筆鉅款當年絕對足以買下整棟透天厝了。
錶耳內側之K金印記俗稱「花」,依腕錶生產年代可分為1~4朵花,是辨別原裝錶殼之重要依據,但絕非驗錶萬靈丹。早年曾有不肖商人將原裝錶殼上的K金印記利用特殊工法完整取下,鎔鑄到非原廠錶殼上,高超的手法令人跌破眼鏡,此舉即是所謂的「種花」。
平舉錶頭,若鍊帶越接近90度代表狀況越接近新品,下垂或已磨損至看得到內部K金栓,除到原廠花費重金更換新帶外(需以舊品交換),坊間較經濟的作法則是送廠重新鎔鑄。
金勞是早年台灣紅頂商人、政商名流的最愛,無奈價格過於高昂,縱使月入斗金大多也捨不得購買,且十幾年前時興的台裝錶「老濕擔頓」、「革梨濕擔」等同音品牌還連個鬼影子都看不到,而香港打造的K金錶殼及鍊帶因成色足、質感佳,深受市場青睞,因此非原裝ROLEX便常常有「港錶」暱稱。高階點的產品會用ROLEX原裝機芯搭配港製K金殼帶,較普通的貨色則是從頭假到尾,使用通用機芯搭上非原廠殼帶,但無論面盤、錶釦均打上皇冠商標,甚至仿造原裝品在錶耳、底蓋等處烙上幾可亂真的K金印記,非專家還真是難分真偽,在網路不發達的年代,不時耳聞不肖店家收取原裝錶的價格卻刻意賣港錶訛詐客人,不用說買方當然虧大了!
外廠「做錶帶」通常會完整保留原裝錶釦,因內側的K金印記難以仿製。
1970年代Day-Date星期日期型錶款搭載Cal.1555或1556機芯,若夾板上的型號是Cal.1560或1570,但具備星期視窗,肯定是坊間自行加上「土炮」套件修改而成的。
不僅假錶有人做,真錶改裝在當時亦很盛行。最大宗的當屬在面盤、錶帶或錶圈上鑲鑽了,這種非出自原廠之手的寶石鑲嵌,業界稱之「後加」;另種常見的改法則是以原裝、僅有日期顯示的Datejust機芯,增加非原廠套件後改為Day-Date星期日期款,普遍稱作「開天窗」。錶跟人一樣,即使是名模也會有人老珠黃的一天,ROLEX再耐用天天戴還是會操爛。機芯出問題,ROLEX服務中心(RSC)的處理方式通常是洗油保養加換零件便可解決,花費頂多2、3萬元。但若昂貴的半金或全K金鍊帶磨損、鬆弛甚至斷裂,送原廠僅有換新一途,半金帶價格少說10來萬、若是18k金總統帶,更是上看4、50萬,搞不好比手錶本身殘值還高了。有鑑於此,市場上專門「整理」錶帶的商家如雨後春筍般出現。鬆弛的五珠帶可用特殊夾具夾緊或更換錶栓的方式復新,行話是「夾帶」或「換栓」;下垂磨損的K金總統帶則可保留錶釦部分,將K金帶身重新鎔鑄灌模,便是所謂的「做錶帶」。
原廠的日期、星期模組運作順暢,較不易卡住故障。
至於面盤若因年代久遠或受潮,發生氧化或顏料剝落的情況,除跟原廠購買新面換上外,亦可送至外面專門工廠烤漆翻修並重印字體,費用至少節省一半,即「翻面」或「翻寫面」。此舉常見於古董錶,整新後的錶面雖看似簇新閃亮,卻也大幅降低了老錶的收藏價值。約莫千禧年以前,台北RSC還在新公園旁的古早年代,原廠依舊受理翻寫面或後鑲鑽錶款之保修,但近年為維護品牌聲譽及服務品質,凡經任何改裝之腕錶,除花大錢將非原廠部品全數復原外,否則是會被退件不予處理的。
原裝面誠可貴,尤其古董錶經過翻寫後收藏價值大幅降低。行家可透過字體樣式、油墨厚度,以及背面時標釘是否有拆卸工具痕來判斷是否曾翻寫過,仰賴豐富的經驗。
港殼、港帶、翻面、翻帶、後鑲鑽、開天窗,是最足以代表「ROLEX經濟」的幾個詞彙,曾伴隨資深錶迷風光好長一段歲月,更是許多相關從業人員賴以養家活口的絕技。在這資訊透明的時代賞玩及收藏ROLEX,
為杜絕偽冒,早期ROLEX保單會特別以貼紙標明面盤樣式。標準面為不帶鑽的普通烤漆面,「占面」即是鑽面。
別懷疑!那「滿天星」100%是原廠貼上的貼紙,代表面盤出廠前便密鑲上美鑽。早年管控不嚴,ROLEX默許代理店在手錶出廠後自行加鑽,因此保單上才會印上「錶帶付非原廠鑽石」字樣。
原裝與非原裝間或許已不再像過去般模稜兩可,只是筆者還是要再次提醒各位發燒友,改裝錶與仿品並未消失,反而因技術精進而更加難以辨識,唯有與值得信賴的賣家交易,且入手後務必送至RSC驗錶(參見:【鐘錶專題】ROLEX驗錶不再免費?!費用知多少(上)、【鐘錶專題】ROLEX驗錶不再免費?!費用知多少(下)二文),方能玩得盡興又不傷荷包。
4/1起會員獨享15類專屬內容,現在加入會員立刻免費解鎖,在無廣告的閱讀環境下,享受突破同溫層的深入報導,邀您立即加入。
更多內容,歡迎訂閱鏡週刊、了解內容授權資訊。
【鐘錶專題】紅蟳軼事! 那一年我們所戴的ROLEX(上)
【鐘錶專題】紅蟳軼事! 那一年我們所戴的ROLEX(上)
Steve Yang
無論是否曾親身經歷,您腦海中80年代末、90年代初的台灣是什麼樣的光景?雖當時年紀小,且因時間久遠記憶已逐漸模糊,但已是中年啤酒肚大叔的筆者依稀記得,那是個經濟起飛、股票萬點且物質豐饒的年代。號子裡往往萬頭鑽動,路上因車體氣派龐大而俗稱「大水牛」的W140世代賓士S320不時呼嘯而過。當然,腕上如果沒有一只ROLEX與手中的「黑金剛大哥大」相襯,豈能稱得上派頭?
喔,對了!時下最「夯」的不鏽鋼Submariner「水鬼」、Daytona計時碼錶當年可是錶店的滯銷賠錢貨,而近期玩家一錶難求的初代與第二代綠水鬼16610LV(2003年推出)及116610LV(2010年推出),當然是連個鬼影子都還看不到。那…80末、90初流行的到底是哪些款式啊?原來,俗稱「紅蟳」的18K金Day-Date星期日曆型腕錶,才是當代主流啦!其次為不鏽鋼與半金材質混搭、俗稱「菜蟳」的Datejust日誌型腕錶,以及俗稱「大鋼王」的全不鏽鋼Datejust。
Day-Date之所以經典,在於誕生超過一甲子,外型依舊沒有太大改變。圖左及圖右分別為產於60年代與80年代之Ref.1803及Ref.18038,雖殼形、機芯及面盤構造皆不同,但不細看還真像。
80年代末、90年代初之「紅蟳」代表非Ref.18238莫屬,俗稱「太陽圈」的錶框及沉甸霸氣的貴金屬「總統帶」(president bracelet),是最具「蟳味」的元素。筆者珍藏的這兩只Day-Date並非常見的金色烤漆面,而是青金石與基督血石材質,現時在收藏市場上擁有高人氣。
根據資深AD店從業人員表示,現在拍賣會上身價高不可攀的不鏽鋼運動錶,80年代後期售價不過2~5萬台幣,卻往往擺在保險櫃深處乏人問津,反倒是價格高達3、40萬台幣,那時在中、南部或許可以買下間透天厝的18K金Day-Date,只要一進貨便能迅速成交。誰知風水輪流轉,品相優良、盒單齊全的Day-Date Ref.18038,如果沒有特殊面盤加持,而只是常見的金面或金色鑽面,現時也頂多值30萬,反觀從前售價才5、6萬元的不鏽鋼Daytona Ref.6265計時碼錶,目前最低入手門檻動輒百萬台幣起跳。寫到這兒,不禁怨嘆家中那可愛的老爹,當年為什麼買的是「菜蟳」,而不是「弟偷拿」(Daytona)?
圖為近代(千禧年後)之Day-Date錶款,外型與過去款式幾無二致。8、90年代最流行的就是這種閃亮耀眼的金面,當然面盤帶鑽者更優,畢竟「鑽」等於「賺」啊!商場大亨與地方士紳誰不愛?
除傳統的「太陽圈」與「總統帶」,「紅蟳」之面盤、錶帶與外框變化其實非常豐富有趣,筆者珍藏的這只Day-Date Ref.18308便搭載了少見的樹皮紋錶帶/鑽框及天然海藻化石鑽面。
不過令人好奇的是,ROLEX因採用了防水及防塵性甚佳的Oyster錶殼,應直譯為「蠔式」,那麼「蟳」這個看似「俗又有力」的別名到底是那來的?據聞早期某「地方士紳」在與兄弟吃火鍋酒酣耳熱之際,手中的ROLEX金錶因錶釦鬆脫,就這麼直挺挺的滑落滾燙的湯中,沉浮載浮加上黃橙橙的顏色,好似肥美的紅蟳。有了「蟳」這樣的說法之後,全K金的Day-Date自然就被比喻為塊頭較大的「紅蟳」,而半金款Datejust因氣勢稍弱,則被稱之為「菜蟳」。
Day-Date系列最大的特色在於星期盤具有20餘種語言供選擇,最常見的是英文,像這只Ref.18238鈣化琥珀鑽面,星期/日期盤兩者皆為中文則較罕見。
半金Datejust即所謂的「菜蟳」,此錶為產於70至80年代末的Ref.16013。俗稱「五珠帶」的紀念型錶帶(Jubilee Bracelet)造型經典、配戴舒適貼手。惟當代流行的是金色鑽面,漸層藍面相對少見。
雖然這樣的說法早已不可考,但倒是可當做錶壇的奇文軼事一則。無論如何,這些霸氣十足的金錶確實曾在台灣錢「淹腳目」的年代,陪伴我們的祖父或父執輩走過一段豐衣足食的美好歲月。不僅如此,ROLEX同時也曾在2、30年前的港臺兩地,衍生出蓬勃的「ROLEX經濟」,筆者下回再與各位分享。
60~80年代末,ROLEX曾推出鮮紅、鮮黃、豬肝紅、粉紅與Tiffany綠等色彩鮮豔的面盤,被藏家統稱為Stella Dial,因保存不當極易裂損,加上活潑的色澤當時並不受消費者青睞,往往被二手錶店或當鋪翻寫重製為金面販售,能夠完整保留至今的不多,故拍賣會往往能拍出百萬台幣佳績。(圖片來源:Phillips富藝斯)
很有「台味」且懷舊的一張圖,道盡80年代末、90年代初的美好。
4/1起會員獨享15類專屬內容,現在加入會員立刻免費解鎖,在無廣告的閱讀環境下,享受突破同溫層的深入報導,邀您立即加入。
更多內容,歡迎訂閱鏡週刊、了解內容授權資訊。